(《北欧华人报》北欧国际新闻中心报道)2月26日,桂从友大使在使馆接受瑞典《可持续发展》杂志资深记者安德伯格专访。桂大使首先向《可持续发展》杂志全体工作人员和广大读者致以新春问候。桂大使表示,上世纪70年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瑞典最早提出,很快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这充分体现了瑞典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独特先进理念。可以说,瑞典政府和人民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整个国际社会都在认真思考的人类发展的主题。中国提出并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就是要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瑞两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理念和目标高度契合。双方完全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交流好的经验做法,共同为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采访全文如下: 一、问:瑞典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但在环境和气候政策方面,两国有许多共识。中瑞两国应如何相互支持,共同推动履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答:我完全同意你关于中瑞应相互支持,共同推动履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看法。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巴黎协定》凝聚了国际社会最广泛的共识,为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明确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巴黎协定》所倡导的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契合的,所以无论其他国家的立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中国都将继续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立足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百分之百履行我们的义务。 在履行《巴黎协定》方面,中国与瑞典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中方愿同瑞方一道,共同维护和推动气候变化的多边治理进程,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二、问:我了解到,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CCICED)1992年成立以来,已成为交流气候与环境问题的成功论坛。20多年来,中国通过国合会开展的国际合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于1992年由中国政府批准成立,是一个由中外环保与发展领域高层人士与专家组成的、非营利性的国际性高级咨询机构,主要任务是交流、传播国际环发领域的成功经验。国合会现任主席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瑞典前副首相兼气候与环境大臣罗姆松是现任委员。 国合会自成立以来,在中国政府和国际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下,以促进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在涉及环保和发展的诸多领域实施了上百个研究项目,提出了几百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预警性的政策建议,涉及污染控制、清洁生产、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效率、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生态补偿机制、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可持续消费、媒体与公众参与政策、企业社会责任、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生态系统管理、环境执政能力等诸多方面。其中许多建议得到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并取得重要成果,包括将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批准成立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将绿色金融纳入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核心议题等。中国政府将与有关国际伙伴继续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国合会平台,推动全球气候环境治理取得更多成果。
三、问:近年来许多中国企业在瑞典发展很好。几年前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时还有很多人担心。现在瑞典的汽车工业通过吉利汽车、国能新能源汽车公司(NEVS)等与中国产生了紧密联系。不久前我访华期间参观了国能新能源汽车公司在天津的工厂,进展良好。中方对中资企业在瑞典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答: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时,沃尔沃汽车已经连续亏损数年,市场前景暗淡,瑞方一些人对收购有疑虑和担忧。从你的提问看,你当时对吉利收购沃尔沃并不担心,是乐观的。8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今天的沃尔沃汽车公司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中国、北美和欧洲的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去年销量达到创纪录的57万辆,其中中国市场销量超过10万辆。现在的吉利沃尔沃项目已成为中欧汽车行业互利共赢的成功合作典范,受到各方赞誉。我们赞赏瑞方对中方投资的积极态度,吉利沃尔沃项目也对推动中瑞投资合作产生了正面效应。 2012年6月,国能电动汽车收购了有近75年历史的瑞典萨博汽车公司,推出新品牌“NEVS”。经过几年的整合和市场开拓,NEVS聚焦发展新能源汽车。2017年12月5日,基于先进的凤凰新能源汽车平台开发的9-3车型正式在中国天津投产。根据计划,2018年下半年国能瑞典公司将在特鲁海坦启动生产,面向欧美市场。届时,公司将形成年产50万辆高端纯电动车的能力。 上述两个项目应该说是中瑞两国汽车行业技术、资金、生产和市场优势互补的典范,带来的是强大的竞争力优势和共赢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积极支持,也希望在其他领域看到更多这样的成功合作范例。 四、问:在瑞典乃至欧洲还有一些质疑中国投资的声音。例如近期,一些瑞典媒体对中国企业拟在吕瑟希尔修建新港口的计划提出质疑。中方对这种疑虑的态度有何看法? 答:我们注意到近期瑞典媒体有关中国企业参与瑞典港口建设的报道。我想强调的是,中瑞经贸投资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双赢。中瑞两国友好交往历史悠久,经济互补性强,双向投资潜力巨大。加强两国经贸投资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为瑞方合作伙伴带来了资本、就业岗位和通向亚洲市场的渠道,吉利沃尔沃项目就是最好的例证。与瑞典企业一样,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是企业自主的市场行为,完全遵循商业原则。 在刚刚结束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许多欧洲国家领导人均表示,保护主义不是未来的选择。反对保护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瑞典一向是自由贸易和开放经济的积极倡导者和维护者,瑞典政府及许多有识之士多次表示欢迎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中国同样坚决反对保护主义,是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受益者和坚定支持者,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也会继续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赴瑞开展投资贸易活动。希望瑞典各界人士能够客观理性看待企业市场行为,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外国投资者创造稳定的营商环境和舆论氛围。在反对保护主义问题上,我们不仅要说得好,更要以实际行动做得好。 五、问:如果换个角度看,瑞典工业如何能够以环境和气候友好的方式帮助中国发展? 答: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当前,中国正在全面落实十九大确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作出更大贡献。 瑞典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然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以环境和气候友好的方式发展工业方面有先进经验。瑞典的智慧生态城市哈马碧就是一个典型范例。该区域应用了各种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形成了对环境和气候友好的发展模式,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样板。 哈马碧的经验对中国很有借鉴意义。2010年3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瑞典期间专门参观哈马碧,对瑞典智慧生态城市的发展经验非常赞赏,并亲自推动中国无锡市与哈马碧智慧城市签署了合作协议。中瑞双方正积极推动实施。我到任后不久就访问了哈马碧,推动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合作共识。这次采访后,我还要再次访问哈马碧,考察“升级版”生态城建设。现在,每年都有很多中国代表团到哈马碧参观考察,学习瑞典在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与哈马碧开展合作。我们希望更多瑞典企业通过这样的合作,将瑞典以环境和气候友好方式推动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产品带到中国,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发挥更大作用。也希望中瑞通过双边合作,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六、问:不久前我访问了北京,待了10天,每天都是蓝天,空气很好。几年前我去北京时情况则完全不一样,变化非常明显。我很想知道中国是怎样做到的?据我所知,中国正大力推广无化石燃料交通工具,也准备加大投资发展电动汽车和电动公交车。中国是何时开始实施这一政策的?这一发展背后最重要的政治考虑是什么? 答:你在北京看到的变化是中国政府下决心治理的结果。十九大报告强调,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北京的空气质量还会越来越好。这样积极的变化得益于中国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共享单车”风靡全国,高铁网基本形成。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未来中国有望实现自行车、电动车和高铁组合的短中长途无化石燃料出行模式。 本世纪初,中国即着手发展新能源汽车,陆续出台并修改完善新能源汽车、电池、电动车充电设施等有关政策,加强行业规范,促进节能减排。目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产销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销量达77.7万辆,同比增长56.8%,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占60%。2017年9月,中国政府宣布启动研究传统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表。 发展无化石燃料交通,一方面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另一方面可以缓解石油短缺的压力,改善能源结构,还可以推动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瑞典在无化石燃料交通领域有世界先进的理念、经验和技术。我们愿同瑞方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无化石燃料交通发展。 七、问:中国在治理大气的同时,如何保持工业的竞争力?中国将如何减少电力生产对煤炭的依赖? 答:在协调污染治理与工业发展方面,我们正在寻找最佳的模式。首先我们必须增加使用清洁能源,大幅降低对煤炭的依赖。中国核电站在建规模和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装机规模都位居世界前列。中国正大力实行“煤改气”,改变煤炭为主的现象。2015年起北京五环内全面实施供暖“煤改气”,2017年起包括郊区在内的整个北京市都不再使用煤做燃料。所以你在北京10天看到的好天气不是偶然的。预计2018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2亿千瓦,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3.57%,2022年将达到7.1亿千瓦。在发展清洁能源的同时,中国还将加强电网省际间互济和跨省备用共享,统一调用区域内的调峰资源,协同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继续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你已经亲眼见证了北京的雾霾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事实证明,中国电力需求的上升不会导致煤炭依赖。中国对煤炭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减少,将主要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满足工业生产的能源需求。 八、问:我们在北京参加了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EV100)组织的大型会议。这次会议给我的印象是,中国很快将拥有世界领先的电动汽车产业,这也将成为全球电动汽车的主要制造商和出口商。但一些国家还有庞大的传统汽车工业,实行产业保护的政治势力很强,而不是支持电动汽车发展。中国将如何应对这一风险? 答:中国扶持电动汽车产业是出于战略考虑,主要是为了减少尾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提升能源安全。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在从导入期走向成长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制造商和销售商。对此欧洲国家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中国发展电动汽车首先是满足国内的需求。中国已经启动研究传统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表。中国有13.7亿人口,约4亿个家庭,如果每个家庭都购买一辆电动车的话,现在的产能还远远不够。我们担心的不是中国的电动车产能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冲击,而是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中国生产电动汽车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愿与所有有能力、有意愿的国家共同研制,共同销售,利润共享。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和主要汽车生产国、大型汽车制造商对汽车电动化、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推进力度加大。中国始终奉行开放的合作政策,愿与世界各国生产厂商实现共赢,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广大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电动汽车。至于他国消费者自主选择中国电动车,那完全是市场行为,就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让竞争来说话。竞争带来进步。关门搞封闭是保护落后,不会推动进步。 (源自:中国驻瑞典大使馆)